Saturday, September 12, 2020

跑鞋评论 2020

 今晚和老婆一起跑完5英里以后,在strava上一看发现不知不觉今年跑了1000英里的里程碑。在圈里发帖庆祝之际,想回顾一下今年陪过我的所有亲密战友,我的跑鞋。

先简单讲讲跑鞋分几类。基本上有两大类:公路跑鞋(road running)和越野跑鞋(trail running)。对于大部分跑友来说我们关心的是第一类。公路鞋按照用途又分成三类:日常训练鞋(daily trainer), 速度训练鞋(tempo trainer),还有比赛鞋(racing shoes)。它们的主要区别是重量,鞋底的舒适度和能量效率,还有就是耐久度。一下我会针对我今年穿过的每双鞋介绍一下它们的优缺点。排名从后到前。

第7位 (图一):Brooks Ghost 12。这是我第一双严肃的专业跑鞋。当然那时候啥都不懂。当你啥都不懂的时候,买Brooks Ghost是肯定不会错的。因为这是一双专门为初学者设计的鞋。舒适度10分。尤其是把脚穿进去那一刻的感觉,紧紧但又很温柔得把你包住。脚底的midsole很软很舒服。对于当时刚入门的我,简直没想过原来跑鞋可以这么舒服。当然,现在回头看其实有点太软了。可惜这双鞋质量一般,跑了100多英里以后,脚底的泡沫出现裂痕。尽管我很喜欢,可是还是给退了。

第6位 (图二):ASICS Novablast。把Brooks退了以后换了双Novablast。当时觉得想要一双max cushion的鞋。这双鞋在网上是rave review。很多YouTube大神都狂赞这鞋,说脚底极其有弹性,跟跳弹床一样。我上脚的第一感觉是,妈呀,这太软了吧。软到腿都站不直。说实在第一次跑的感觉非常不爽,感觉很费劲很浪费能量,因为太软太不稳定。后来过了30英里以后,基本上熟悉了它的脾气了以后,感觉还是一双蛮有意思的鞋。基本上用这鞋的时候配速就是比其他鞋快不少。可以说这是一双速度鞋但是又以舒适为主题。过了50英里以后我还是忍不住它的不稳定性,最后换成我最满意的鞋。

第5位 (图三):Saucony Ride ISO 1。这是一双让我难忘的鞋。$60从REI打折入的。但是非常满意非常舒服。重量刚刚好作为daily trainer,9盎司。一般daily trainer都不能太轻因为否则不够耐用。最让我喜欢的是它的midsole, 有减震保护之余,却一点都不想novablast那么软。很responsive,一点都不费劲。看了鞋底不是越软越好的。这双鞋我穿到300英里以后因为慢慢失去弹性了就退役了。稍微有点遗憾。EVA泡沫材料就是有这个问题,很轻很有弹性,但是不能持久。

第4位 (图四):Saucony Freedom ISO 2。从Nordstrom Rack打折$70入。TPU鞋底。TPU跟EVA最大的区别是重量和弹性。TPU稍微重,但是非常有弹性,能量损耗很低。真得就有穿了弹簧的感觉。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刚上脚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点硬。因为它的鞋底比较薄,触底感比较强。但是稍微有经验的跑着都喜欢这种感觉,而不是盲目地追求cushion。我其实是到了100英里以后才开始慢慢喜欢这鞋。现在它是我速度跑和10公里以内的主力。

第3位 (图六):Saucony Ride ISO 2。尝过上一代的甜头后,看见这个2019年model减到$60后秒入。如果你愿意等,大部分跑鞋第二年都会降到$60左右。但是只是维持很短一段时间就会卖光。比上一代更加fit和轻盈。更重要的是保留了我喜欢的midsole材料和跑感,没有像其他牌子那样再变软。另外外形比上一代好看了不少。脚面的透气度也改进了。在夏天跑也基本没有问题。如果我只能拥有一双鞋,我会选它。

第2位 (图七):New Balance Beacon v1。这是一双速度王。重量才不到200克。脚底的midsole比较硬,一切开始很不适应(不太适合初学者)。经过30英里以后,我爱上了它的反应度和灵敏度。每次PR都是穿这双鞋刷的。而且是在你不知不觉中实现。它唯一的缺点是,脚底没有太多橡胶保护。这是它重量轻的原因。所以估计这鞋撑不过200英里。

第1位(图八):Saucony Triumph 17。这就是我把Novablast退了以后换的鞋。爱爱爱这双鞋的脚底。它不是最轻,也不是最软,也不是最快。但是是最适合长跑(16公里以上)。它的感觉无法言表,就像踩着一根弹簧一样但是有非常敏捷。整个鞋体的做工上盛,用料到位。唯一缺点就是用料有点过了,可能会比较热。我反正是没有感觉。如果我只能拥有两双鞋,那就是Triump + Beacon。前者用来练长跑,后者用来练速度。

友情客串(图九) : Adidas Boston 9。这双鞋是买来收藏的。一直不舍得穿。这是阿迪为波马专门设计的冠名马拉松跑鞋。上面有2020年波马的标志。注意2020年是波马开创124年来第一次被取消的。所以我觉得这鞋非常有收藏价值。最有意思是它的鞋垫:上面写满了波士顿周边的地名。其实这些地名都是波马比赛路线经过的小镇。作为曾经在波士顿住过七年的我,特别有感觉。

Friday, July 3, 2020

地缘政治第二课 - 俄罗斯

喜欢阅读地缘政治的人,都听过20世纪英国地缘政治家Mackinder的一句名言:

“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
“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
“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

当时Mackinder并没有明说,但是他所指的世界岛,就是欧亚大陆。而他文中的“心脏地带”,指的是俄罗斯。Mackinder的理论认为心脏地带有得天独厚天然的自然屏障:北有北冰洋,南有高加索山,西有寒冷的西伯利亚。似乎无限的腹地使得这个心脏地带几乎是不可毁灭的。相反,沿海的海权国家靠的是快速的海路补给线,但是和无限的心脏地带腹地相比,海权国家的势力是有限的。这套理论奠定了陆权理论的基础。和19世纪Alfred Mahan的海权理论形成鲜明对比。

心脏地带唯一的缺口在东欧。

89年美苏冷战结束,两方决定允许东西德统一的一个重要谈判条件,是北约不可以扩展到德国以东的国家。无独有偶,二战刚开始的时候,希特勒第一个占领的国家是波兰。为什么德国/波兰这个国家这么重要呢?他们的战略意义是什么呢?看看我手画的地图就知道。欧洲大陆基本西北-东南走向的被喀尔巴阡山脉分成两半。山脉以东是一马平川的东欧平原。盟军一旦穿过这个山脉,坦克车是可以直达莫斯科的。但是这个山脉显然是陆军不可逾越的。然而这个山脉停在了波兰。所以波兰是对俄罗斯(或者俄罗斯的敌人)至关重要的战略口。守住了波兰,就守住了俄罗斯。一旦波兰失守了,盟军的战略前线马上就可以拉成上千公里,想守都守不住。如果我是普京,晚上睡觉都会被波兰的风吹草动给弄醒。自古以来的战略家都看见这个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俄罗斯的唯一选择就是不断的把国界以远离莫斯科的方向扩充。南边扩展到中亚,东欧基本是它的底线。90年代克林顿开始的北约东扩违背了当年德国统一的诺言。俄罗斯人觉得被背叛了,发现西方民主只是面纱,背后藏着的,还是几百年不变的罗马天主教征服者的灵魂。这就是普京的民意基础。

战斗民族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呢?寒冷的天气,和无限的平原。自古以来俄罗斯就四面是敌。中亚的突厥,南部的拜占庭,西边的拿破仑和普鲁士。当你的国家永恒的生活在危机赶感的时候,只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能够适用。地理条件决定政治制度。

俄罗斯最想要的是一个温水港。看地图就清楚,俄罗斯的最直接入海港是波罗的海还有黑海。但是前者不是不冻港。后者要经过被北约的土耳其和英国的直布罗陀控制的海峡才能到大西洋。这样的海军在战争时期是没用的。有人说苏联之所以陷进阿富汗的泥潭,是为了印度洋的出海口。这个理论有一定基础,但是阿富汗并不靠海,只是通向印度洋之路的必经之路。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阿富汗被称为大国的坟墓。

二十一世纪的俄罗斯都有什么远景目标呢。北约的战斗机就停在离莫斯科航程20分钟的机场。高加索山的吉尔吉亚和大部分东欧平原上的国家加入北约。乌克兰,这个唯一一个在欧洲大陆上的正统俄语国家正在倒向西方。离开了乌克兰,俄罗斯就再也没有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命脉,就变回一个亚洲大陆上野蛮民族了。所以乌克兰不光是俄罗斯的军事重地,武器中心,更是文化灵魂。如果说今天俄罗斯人还觉得自己是欧洲人的话,明天乌克兰倒戈了以后,俄罗斯人就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地理身份了。总得来说,俄罗斯可以打的牌越来越少,但是仅剩的几张牌都是核武性的。






Saturday, March 28, 2020

What did Karl Marx get right about capitalism?

Marxism still holds its ground on several key points about Capitalism. My Top Ten Takeaways from 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and Vladimir Lenin:

  1. Capitalism is the most dynamic and productive form of collective wealth creation known to man. “Constant revolutionizing of production, uninterrupted disturbance of all social conditions, everlasting uncertainty and agitation distinguish the bourgeois epoch from all earlier ones…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all that is holy is profaned, and man is at last compelled to face with sober senses, his real conditions of life, and his relations with his kind.” (~Karl Marx)
  2. Inequality is a necessary product of Capitalism. It also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competition. The highest, most coveted prize is a lasting, sustainable unfair advantage, an eternal fountainhead of individual wealth.
  3. At the same time, inequality is a double-edged sword. Too much inequality necessarily leads to wealth destruction.
  4. Private property on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sustain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estrangement of individuals from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proletarianization) hampers their interest in development and leads to stagnation.
  5. Power follows sources of wealth,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6. The key to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society lies in property relationships, economic dependencies, money flows, and wealth creation.
  7. Gender patterns are shaped by economic power.
  8. Politics, whatever the banners say, is always about (re)distribution of wealth. “People always will be the foolish victims of deception and self-deception in politics, until they have learned to seek out the interests of some class or other behind all moral, religious, political and social phrases, declarations and promises.” (~ Lenin)
  9. The State is nothing else but a monopoly agent of violence outsourced by the most organized—but not always most wealthy—groups. Everything else is just add-ons, bells, and whistles attached to that essential core.
  10. Ideologies and religions are necessary superstructures cementing a consensus between certain social and ethnic groups about their common economic interests